學生工作

【暑期社會實踐】我院“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 赴東台市巴鬥村開展調研活動

發布者: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7-21浏覽次數:54

為進一步引導青年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服務鄉村、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增長才幹,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了解黃海之濱鄉村的産業發展狀況,720日,我院“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前往東台市弶港鎮巴鬥居委會開展第三階段實踐調研活動。

在對巴鬥村村委會王主任的深入訪談中了解到,:東台巴鬥村是黃海之濱的一個小漁村,地處世界遺産地“條子泥”核心區域,毗鄰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村裡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形成獨具特色的漁旅産業。在保留當地漁村特色的基礎上,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改善人文環境,向着特色化産業的方向發展。

在訪談中,王主任也表示:實現鄉村振興,要引導當地百姓從“靠海、吃海”向“養海、護海”的人地環境和諧共生的方向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産業,農漁旅大力融合發展。村集體帶頭辦理水産養殖合作社,給與當地養殖戶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人均收入獲得很大提高,周邊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實踐團得知,當地的旅遊業興旺發展,給當地的居民收入帶來了不小的幫助。在隊員外出調研的過程中,看到這裡将特色漁文化、海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串聯成一條3公裡長的旅遊觀光線,特色民宿、海鮮小吃和海鮮特産店彙聚海鮮一條街,無不散發出獨有的漁村風情,當地挖掘漁村文化、紅帆文化,建成“老船長小屋”和“巴鬥泉驿站”等景點10多個,昔日的小漁村華麗蛻變成了“吃、住、遊、玩、購”一條龍的旅遊村。

隊員們行走在巴鬥村,處處“漁”影随行,房屋外牆上繪着帆船、海鳥、貝殼等圖案,路邊立着漁民擡魚簍等海上勞作的小品雕塑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實踐團也将繼續前往蘇北多個鄉村開展調研活動,深入探讨蘇北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優缺,助力鄉村偉大振興,共繪鄉村美好藍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