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幸福東台”微信公衆号(東台市委市政府發布權威消息的唯一官方平台,東台市委宣傳部官方認證媒體平台)報道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相關鍊接:https://mp.weixin.qq.com/s/qmLhoornc5h9iqfbJ_kF3g
原文如下: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計劃的号召,深入了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彰顯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和使命,7月19日和20日,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我市五烈鎮甘港村和弶港鎮巴鬥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
五烈鎮甘港村
甘港村圍繞“生态家園、鄉村旅遊、專業市場”的發展定位,挖掘農耕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加快農旅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0年被命名表彰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江蘇特色田園鄉村。
實踐團隊與全國勞模、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甘港村黨委書記劉懷仁劉書記進行了深入訪談。劉書記表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在對甘港村朱來兵主任的進行的采訪中,朱主任談道:“随着農旅融合的發展,我們甘港村生态得到了改善,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素質得到了提高,但我們甘港村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旅遊項目,完善旅遊配套服務,提升旅遊品質,做強做優鄉村旅遊品牌,讓村民從創建中得到實惠。”
實踐團在朱主任的帶領下參觀了彙集戲坊、豆腐坊、酒坊、手工坊等傳統作坊的百坊園,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随後團隊走進村史館,深切感受到作為全國第一家村辦村史館,館内濃縮的半個多世紀中國農村的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了土地改革以來,農村不同時期的發展面貌。在參觀過程中,隊友們感想頗多:先輩們努力奮鬥,用汗水乃至鮮血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定要倍加珍惜,接好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
在問卷采訪中,村民王大爺說:“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現在搞了綠化,住樓房,搞了甘港景區,這裡各種環境都好。雖說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但感覺比城鎮的居民還舒服,這都是共産黨和政府帶給我們的,真的非常感謝共産黨,感謝政府啊!”
02弶港鎮巴鬥村
巴鬥村是黃海之濱的一個小漁村,地處世界遺産地“條子泥”核心區域,毗鄰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村裡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形成獨具特色的漁旅産業。在保留當地漁村特色的基礎上,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改善人文環境,向着特色化産業的方向發展。
在訪談中,王主任也表示:實現鄉村振興,要引導當地百姓從“靠海、吃海”向“養海、護海”的人地環境和諧共生的方向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産業,農漁旅大力融合發展。村集體帶頭辦理水産養殖合作社,給予當地養殖戶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人均收入獲得很大提高,周邊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當地的旅遊業興旺發展,給當地的居民收入帶來了不小的幫助。在隊員外出調研的過程中,看到這裡将特色漁文化、海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串聯成一條3公裡長的旅遊觀光線,特色民宿、海鮮小吃和海鮮特産店彙聚海鮮一條街,無不散發出獨有的漁村風情,當地挖掘漁村文化、紅帆文化,建成“老船長小屋”和“巴鬥泉驿站”等景點10多個,昔日的小漁村華麗蛻變成了“吃、住、遊、玩、購”一條龍的旅遊村。
隊員們行走在巴鬥村,處處“漁”影随行,房屋外牆上繪着帆船、海鳥、貝殼等圖案,路邊立着漁民擡魚簍等海上勞作的小品雕塑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實踐團也将繼續前往蘇北多個鄉村開展調研活動,深入探讨蘇北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優缺,助力鄉村偉大振興,共繪鄉村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