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中國共青團雜志》《中國青年網》《現代快報》《交彙點新聞》《紫金山新聞》《鹽城123網》報道我院學子“地理科普鄉村行,童心向黨逐夢想”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者: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8-30浏覽次數:10

 89日與818日,《中國共青團雜志》、《中國青年網》報道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相關鍊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685308547570795&wfr=spider&for=pc&sa=vs_ob_realtime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app_version=1.3.5&sign=fb7e25c0578324a39040fe23a3e570a3&signature=ZbDm0KxOyWQGgYNjrBV4jgOwvSn0mdb7oLpzq253Av968kJPEM&uid=4854595&time=1660789269#

    原文如下:暑假期間,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地理科普鄉村行,童心向黨築夢想”實踐團赴鹽城建湖縣裴劉小學和南京江甯區楊村社區開展鄉村支教活動。

作為地理師範專業的莘莘學子,該團隊建立之初就把目光投向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下,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給留守兒童科普地理知識,講述紅色故事。

地圖奧秘齊探索,進戶走訪晰情況

“地圖的神奇之處在于方寸之間可容納萬千世界。”在團隊成員娓娓道來的講述中,7月中旬,實踐團在鹽城建湖縣裴劉小學的支教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團隊成員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地圖的奧秘》,帶領大家了解地圖的發展、分類和意義。在互動交流中,孩子表現活躍,積極發言,大家漸漸敞開心扉。課堂講解結束後,實踐團成員與大家以遊戲形式進行了精彩有趣的互動,大家在“你說我猜”中了解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孩子們渴望與父母團聚,我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他們介紹其父母的所在地,讓他們知曉父母所在城市的位置。”團隊成員徐暢如是說道。

在校實踐期間,團隊成員采訪了裴劉小學的領導及一線教師。周主任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學校留守兒童的大體情況與幫扶措施,針對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學業與經濟方面的問題,提出一線教師、學校、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應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注力度,共同關愛留守兒童。陳老師也在采訪中說道:“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發展,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實踐團成員阮欽去年剛剛從建湖高級中學畢業,今年即加入支教團回到家鄉,他表示“作為一位建湖學子,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給家鄉的孩子們,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随後,實踐團走訪慰問了留守兒童家庭,了解了其成長和家庭狀況。團隊成員獲悉,大多數留守兒童由祖輩或旁系親屬照料,每年與父母團聚的機會寥寥無幾。此外還有很多為單親家庭,複雜的家庭情況與親情的長期缺失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過,近年來,随着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紅色分享進社區,革命火種播心田

725日,實踐團抵達南京市江甯區楊村社區,以“學黨史,聽分享,跟黨走”為主題,為社區兒童講述了著名的南京雲台山抗日烈士事迹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主要作者胡福明老先生的故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告訴孩子們,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團隊成員韓穎在加入實踐團時曾表示,希望用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堂讓孩子們明白每一位少年兒童都應該将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牢記于心、外化于行。

黨史故事分享環節結束後,實踐團邀請到南京市江甯區疾控中心的青年黨員高美醫生為社區兒童抗疫經曆分享。她說到,防疫一線的工作很苦很累,但是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對得起黨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孩子們與團隊成員看着高醫生清瘦的面龐,聽着她铿锵的言語,無不為巾帼英雄的氣概所動容。接着,高醫生講解了新冠病毒的基本特點和防控措施,告誡大家要戴口罩、勤洗手,最後,高醫生希望大家遵守疫情防控規定,齊心協力,打赢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活動期間,實踐團與楊村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社區黨委成員孫建介紹了社區概況以及針對困境兒童的幫扶措施。他表示,社區一直秉持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好人民群衆的“服務員”。暑假期間,在上級的統一部署下,社區開設了免費暑托班,為孩子提供學習、休息的場所,為外出工作的家長解決了育兒難題。“兒童是祖國的希望,隻有給他們‘澆灌’知識與正确的價值觀,才能讓小苗茁壯成長。”在社區團支部書記齊超看來,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而社會各界需要給予他們更好的平台,社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助推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隻有切實關注兒童,了解兒童成長狀況,才能精準施策,“對症下藥”。

數據分析明情勢,呵護未來築夢想

在每次活動中,實踐團都請孩子們填寫了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顯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與父母的交流不夠,十分渴望父母的關愛,但是他們普遍擁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樂觀開朗,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對未來也充滿希望。珍惜當下的生活,勇敢地面對人生,這些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次難忘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走出校園,感受時代的脈搏,聽見基層的聲音,我們将永遠記住孩子們的笑臉,懷揣教育理想,關愛留守兒童,運用自己的專業所學在祖國大地上書寫出最美的青春。”隊長馬伊晨感慨道。

727日,《現代快報》與《現代快報網》報道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相關鍊接:http://www.xdkb.net/p1/rsmsyc/20220727/308995.html

    原文如下:暑假期間,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地理科普鄉村行,童心向黨逐夢想”實踐團赴建湖縣蘆溝鎮裴劉小學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活動中,團隊成員為裴劉小學的留守兒童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地圖的奧秘》,激發了他們對地理探索的興趣。課堂上,同學們表現活躍,快樂地暢遊在地理知識的海洋。課後,實踐團對學校概況、學校留守兒童的大體情況與幫扶措施等進行了采訪了解。最後,團隊走訪慰問了留守兒童家庭。近年來,屬地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形成合力,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

    此次實踐活動中,認真負責的教師隊伍、熱情樸實的當地居民、樂觀天真的青少年兒童都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一定要關注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與時代同行,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為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726日與727日,《紫金山新聞》、《交彙點新聞》報道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相關鍊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284/0/EHa2P0hExuZ6AjTu/1&app=

http://m.zjsnews.cn/news/4731675516231467411

    原文如下:為深入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接受鍛煉,引導少年兒童了解紅色黨史,傳承紅色基因,暑假期間,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地理科普鄉村行,童心向黨逐夢想”社會實踐團赴南京市江甯區楊村社區開展“學黨史,聽分享,跟黨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團隊成員首先生動介紹了南京著名的雲台山抗日烈士事迹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主要作者胡福明老先生的故事。在主講人的深情講述下,曆史畫卷一幕幕展開,孩子們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深刻體會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随後,南京市江甯區疾控中心高醫生分享了自己的抗疫經曆,她說道,防疫一線的工作很苦很累,但是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對得起黨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同時也希望大家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珍惜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之後,高醫生為社區兒童普及了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

    過程中,孩子們都被高醫生的奉獻精神感染,大家踴躍發言,氣氛十分活躍。活動最後,實踐團采訪了社區主要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當地社區兒童的情況。實踐團在對社區黨委成員孫健進行深入訪談中了解到社區概況以及針對困境家庭、兒童實施的幫扶措施,社區一直秉持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暑假期間,社區開設了免費的暑托班,為孩子們提供學習、休息的場所,為家長解決了假日育兒難題。“兒童是祖國的希望,隻有給他們‘澆灌’知識與正确的價值觀,才能讓小苗茁壯成長。”在社區團委書記齊超看來,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在實踐團的采訪中,齊書記指出社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與社會各界需要給予他們更好的平台,助推兒童健康成長。如何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問題、父母工作繁忙之餘對孩子疏于照顧等問題還有待解決,隻有切實關注兒童,了解兒童成長狀況,才能“對症下藥”。

    此次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進一步了解基層工作的不易以及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應當牢記使命、不負韶華,将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達到“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目的,投身基礎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為民族、為人民接續奮鬥,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724日,《鹽城123網》報道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旅融合繪新景,青春助農促振興”實踐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相關鍊接:https://app.yc123.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812676/share_user_id/717316

    原文如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 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青年學生對國情社情的認識,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利用暑假期間,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地理科普鄉村行,童心向黨逐夢想”實踐團赴鹽城市建湖縣蘆溝鎮裴劉小學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活動中,團隊成員為裴劉小學的留守兒童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地圖的奧秘》,和孩子們一同探讨如何閱讀地圖,激發了孩子們對地理探索的興趣。在專業的地圖知識講解與輕松愉快的遊戲環節中,孩子們快樂地暢遊在地理知識的海洋。課堂上,同學們表現活躍,與團隊成員在互動交流中漸漸敞開心扉。課後,實踐團采訪了裴劉小學的領導老師們,進一步了解了學校概況。裴劉小學的周主任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學校留守兒童的大體情況與幫扶措施,針對留守兒童目前還存在的學業與經濟方面的問題,提出學校一線教師隊伍、政府、社會各界人士應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注力度,共同關愛留守兒童。裴劉小學的陳老師在采訪中強調:“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發展,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最後,團隊走訪慰問了留守兒童家庭。在交談中,團隊成員發現,留守兒童中有很多都是單親留守兒童,在外務工的單親留守兒童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力不從心。複雜的家庭情況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近年來,随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進一步落實,屬地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形成合力,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

    此次實踐活動中,認真負責的教師隊伍、熱情樸實的當地居民、樂觀天真的青少年兒童都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感觸頗深并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一定要關注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與時代同行,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為民族複興貢獻青春力量。

Baidu
sogou